初乍看之下,我還以為是法國女星Juliette Binoche發了專輯,再定睛一看,才發現這張很適合當作喪禮大頭照的封面上的女人,是個叫Emilíana Torrini的冰島女孩,在專輯側標上官方的介紹中很大膽的將她和冰島死天鵝怪咖Bjork並名,讓我對這個女孩起了相當大的興趣,就隨手拿去了櫃台結帳。
在播放新專輯時,我習慣於不專心在音樂上,總是一邊做其他的事,一邊讓音樂在耳旁縈繞,等待會有一首曲子,讓我放下手頭上的事,用心的聆聽它的每一小節、每一顆豆芽。聽著這張專輯的當下,我正在網路瀏覽關於Emilíana Torrini的資料,這才發現這女孩來頭不小,雖沒Bjork的風氣大,但在音樂創作的路途上,確實具有高度的成就。在多年前風靡全球的《魔戒三部曲》第二集《雙城奇謀》中的<Gollum's Song>(咕嚕之歌)就是由Emilíana Torrini演唱的,電影中空靈的音調,她演繹的恰到好處;除了<Gollum's Song>此世界音樂類型的曲式Emilíana Torrini善於掌控,是否還記得Kylie Minogue和眾多身穿著又緊又小泳裝的可口男模、女模共同拍攝的<Slow>MV嗎?這首在第42屆Grammy Award中獲得最佳舞曲唱片、肉慾十足的性感電子舞曲,竟然是由Emilíana Torrini和她創作夥伴Dan Carey共同譜寫的,全然打破我過去認知的冰島音樂不是世界音樂,就是似Bjork那種怪誕的曲風,可見Emilíana Torrini在音樂風格上的多樣變異性。
在《Me And Armini》播放中,我也聽見了Emilíana Torrini多變的音樂風格,。專輯前半部份的歌曲都很平順,前六首曲子都是屬於小品式的曲式,輕快但不致急促、緩慢卻也不顯沉重,僅使用少數樂器,簡單的編曲,搭配上Emilíana Torrini隨意吟唱的口氣,俏皮俏皮的女孩聲音,甜甜的,很適合在令人慵懶的夏日午后來上幾首。
聽到第七首的<Jungle Drum>時,曲風瞬間的改變,再加上歌曲中第一句的“Hey! I’m in love.”我隨即便被Emilíana Torrini召喚了。這突如其來的驚艷感,讓我把音樂聲往上調了幾格,那快而碎的鼓聲、急促的吉他刷絃聲,加上連續不斷Emilíana Torrini的快嘴人聲,當Emilíana Torrini唱到“My heart is beating like a jungle drum”後用擬聲的唱出各式鼓聲“rakatungtungrakatungonburubummbummbumm”時,真的是太嗨了!這首2分13秒的曲子,從頭高潮到尾,卻不給人壓力,實在是佳作!佳作!
在高潮後,來了首<Hold Heart>讓人心靈平靜的曲子,沉澱一下情緒;本以為平穩的心情會多延續個幾首,孰不知下一首就來了有點冷調、卻又留了點搖滾味的<Gun>,這麼一來又讓情緒多了一番轉折,彷如由廣闊的草原中走進了冷硬的廢棄貨櫃中。專輯末的三首曲子,<Beggar’s Prayer>和<Bleeder>這兩首是只單純的用了吉他和人聲組合而成的曲子,曲調輕緩的就像在躺在溫暖的棉被中,聽著母親說著床邊故事般舒適、平靜,聽著聽著,便不知不覺的也想睡了。但夾在此兩曲中的長達5分36秒的<Dead Duck>,切割工整的中板電子曲式,不僅機械音滿佈,連Emilíana Torrini的聲音也刻意壓扁呈現出無生命的人聲,打斷了我聽<Beggar’s Prayer>時培養出的欲眠感。但此一曲目編排,卻讓<Bleeder>的和平感更加的突顯,我想這應該是Emilíana Torrini的詭計吧!